两会:教师培训“自助化”是早该做的事

2017-03-07

 据媒体报道,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建议,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教师自身,让教师逐渐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,让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能力技能培养实现常态化、系统化。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打破区域限制,自主选择“菜单”,形成教师培训的。

  记得2016年寒假与某中学老师交流,她说主要时间是看热门电视剧,其他则是吃吃喝喝,与她讨论一些关于教学的话题,表现出得过且过的心态,对于我推荐的教育方面的书籍也无动于衷。我相信像这样的老师只是少数,但不可否认,像寒暑假这种对教师而言十分有价值的进修、学习机会,有些教师并没有被有效利用。由此可见,让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并非易事。

  陈群委员所说的“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教师自身,让教师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”,是否有道理呢?不得不说,这种教师培训方式,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,也是一种较为前卫的培训理念,政府部门早就应该下放权力,让教师们乐于培训,学有所用。

  要知道,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,以“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”和“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”两项内容为代表,但它们都是“国培计划”,属于国家级培训,一般由教育部、财政部组织实施,或者教育部、财政部委托各省组织实施,培训经费由中央财政支持,带有全国推广的强制性。

  其反映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较强的行政推动和教师被动现象。 可以说,以该类培训为代表的各种教师培训,对于教师的进步肯定会有一定作用,但并不是没有改进的空间。

  在一些偏远和农村地区,对教师的培训仍然是满堂灌,缺乏多样化的培训方式,导致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,缺乏主动性。 同时,缺乏不同层次培训的有效规划,导致有些培训项目重复交叉,出现有的教师培训不足,有的教师培训过头和疲惫的现象。

  还有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,尤其是教学内容不符,滞后于教师的教学需要。因而,当前的教师对于培训,表现出多样态度:有的不屑一顾,有的急于参与,有的感到疲惫,有的表示学无所用,如同鸡肋。

  所以,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教师,让他们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,显然是“需求导向”的制度改革,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规划,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,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,让教师感到培训的价值,从而提高主动性,从“要我培训”到“我要培训”,又可以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,提高培训效率,还可以减少培训中的重复和浪费现象。

  如此改革,能让培训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成长和终身学习的助推剂。

  为迎接“终身教育”和“学习化社会”的到来,解放广大教师,让他们成为终身培训者、学习者,是首要且重要的一步。但是,如果我们还像过去那样,采用过于行政化的管理,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内容及方法加以强制和限定,极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,因为,学习是个人的事,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兴趣和动力,教师自己的终身教育与培训,还是交给他们自己为好。

  也就是说,教师培训“自助化”早该改革的事,政府有关部门要做的,是提供政策依据、财力支持和规范监管。(肖纲领)